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35章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iddot;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

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

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

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反之,面对统一的强权,帝国的梦幻,民族的迷思,却很难有像样的文化业绩,更不待说在战争狂热的笼罩下了。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ot;狂飙突进运动&ot;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

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ot;狂飙突进运动&ot;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

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性的印象。

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

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

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峋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

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

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

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

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

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

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

看完歌德档案馆,我们在市中心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一会儿,便去看席勒故居。

席勒故居是一座不错的临街小楼,但与歌德的家一比,就差得太远了。

由此,不能不想起歌德和席勒的私人关系。

就人生境遇而言,两人始终有很大的差距,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于窘迫。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就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

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从种种迹象看,两人的推心置腹是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席勒命苦,只享受这份友情十年。

相邻小说
反派摁头让我和他HE[穿书]  赌书消得泼茶香  帝医醉妃  作祟  嫁给病弱夫君后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  一池青莲待月开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落魄影后,在线翻身  秋雨连绵  往生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鬼魅学园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恐怖十三楼  掌门仙路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听说你爱死我了(上)  被全星际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