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4章

朝晴凉适,可着小棉。

瓶中米尚支数日,而菜已竭,所谓馑也。

西辅戏采南瓜叶及野苋,煮食甚甘,予乃饭两碗,且笑谓与南瓜相识半生矣,不知其叶中乃有至味。

冷,而竟日。

晨餐时菜羹亦竭,唯食炒乌豆下饭,宗慧仍以汤匙进。

问安用此,曰,勺豆入口逸于着。

予不禁喷饭而笑,谓此匙自赋形受役以来但知其纔以不漏汁水为长耳,孰谓其遭际之穷至于如此。

宗慧试采养麦叶煮作菜羹,竟可食,柔美过匏叶,但微苦耳。

苟非入山既深,又断蔬经旬,岂能识此种风味。

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游庐山的实际生活。

道如此困境而不后悔、不告退,还自得其乐地开着文绉绉的玩笑。

在游庐山的文人中,舒白香还不算最苦的,他至少还有学生和仆人跟随着,侍候着他,与他说笑。

舒白香在庐山逗留了100天,住过好几处寺庙。

寺僧先是怀疑他是&ldo;大官人&rdo;,后来又怀疑他是&ldo;大商贾&rdo;,直到最后写出《天池赋》贴在寺壁上,僧人纔知道他原来是个知名文人。

这件事情可以证明,舒白香游庐山时那种虽不免艰苦却还有点派头的举止,与僧人们习见的游山文人很不相同;当时的庐山游客中,最有派头的已数&ldo;大官人&rdo;和&ldo;大商贾&rdo;,但他们当时游山也很不轻松,因此,庐山的行旅总的说来是十分寥落的。

舒白香上庐山是19世纪初年。

直到19世纪晚期,情况没有太大改变。

我藏有一部佛学名著《名山游访记》,著者高鹤年是一位跋涉天下的佛教旅行家,他在1893年初春上庐山时,看见各处著名佛寺都还在,但&ldo;各寺只有一二人居,皆苦行僧&rdo;。

至于牯岭,还&ldo;荆棘少人行&rdo;。

但是,仅仅过了19年,当他1912年再一次上庐山时,景象就大不一样了。

牯岭已是:

沿山洋房数百幢,华街亦有数百家,……岭上为西人避暑之地,设有教堂布教,并设医院,利济贫民。

此间夏令时,寒暑表较九江低二十度,故至地道暑者甚众,昔日山林,今为廛市。

据此可以推断,庐山的文化形象是在本世纪初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变化的契机是&ldo;西人避暑&rdo;,而结果则是以西方文明为先导的热闹。

散落在各处山间的寺院依然香火不断,但操纵它们兴衰的重要杠杆已是牯岭的别墅、商市、街道。

总的说来,这儿已不是中国文人的世界。

唐代钱起咏庐山诗云:&ldo;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rdo;但如今云雾飘散开去,露出来的却是一个个中外&ldo;大官人&rdo;、&ldo;大商贾&rdo;的面影。

当然也还是有不少文人来玩玩的。

本世纪20年代有一位诗人就在庐山住过一个半月,但他每天听到的,已不是山风虫鸣,而是石工筑路造房的号子声。

他从这号子里听出了石工的痛苦,写了一首十分奇特的《庐山石工歌》,想把号子传达给读者。

读着徐志摩的这首诗不难感悟到,这号子唤来了达官贵人们的一座座别墅,这号子在驱逐着诗人和他的同行们下山。

过不了几年,又有一位文人在山上住了几天便急急下来。

他刚刚被一个巨大的政治旋涡放逐,但庐山并不是避身之所,他很快发现这里也是一个风声鹤唤的焦点。

相邻小说
鬼魅学园  奉旨休夫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  这个世界没有神[无限]  作祟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被全星际追捕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掌门仙路  帝医醉妃  位面交易之超级公司  山居笔记  出走十五年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花瓶女配和影帝组CP后[穿书]  夫人今天和离了吗  往生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