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3章

青山抵在古城隅

万里归来卜筑居

把到天柱山来说成是&ldo;归来&rdo;,分明早已把它看成了家。

但如所周知,一位在朝野都极有名望的60余岁老人的定居处所已不是他本人的意向所能决定的了,和李白一样,苏东坡也没有实现自己的&ldo;终老之计&rdo;。

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性的迷恋。

王安石在30多岁时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松解不开的&ldo;情结&rdo;。

不管到了哪儿,也不管多大年纪了,他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经常羞愧:

相看发秃无归计,

一梦东南即自羞!

这两句取自他《怀舒州山水》一诗,天柱山永远在他梦中,而自己头发秃谢了也无法回去,他只能深深&ldo;自羞&rdo;了。

与苏东坡一样,他也把到天柱山说成是&ldo;归&rdo;。

王安石一生经历的政治风浪多,社会地位高,但他总觉得平生有许多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因此,上面提到的这种自羞意识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于心头:

看君别后行藏意,

回顾潜楼只自羞。

只要听到有人要到天柱山去,他总是送诗祝贺,深表羡慕。

&ldo;揽辔羡君桥北路&rdo;,他多么想跟着这位朋友一起纵马再去天柱山啊,但他毕竟是极不自由的,&ldo;宦身有吏责,筋事遇嫌猜&rdo;,他只能把生命深处那种野朴的欲求克制住。

而事实上,他真正神往的生命状态乃是:

野性堪如此,

潜山归去来。

还可以举出一些著名文学家来。

例如在天柱山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黄庭坚此后总是口口声声&ldo;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rdo;,而实际上他是江西人,真正的家乡离天柱山(潜山)还远得很。

再列举下去有点&ldo;掉书袋&rdo;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

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败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

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

佛教的二祖、三祖、回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剎;在道教那里,天柱山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地维&rdo;,是&ldo;九天司命真君&rdo;的居住地,很多道家大师都曾在这里学过道。

这两大宗教在此交汇,使天柱山一度拥有层层迭迭的殿宇楼阁,气象非凡。

对于高品位的中国文人来说,佛道两教往往是他们世界观的主干或侧翼,因此这座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

这种山水化了的宗教,理念化了的风物,最能使那批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

例如李白、苏东坡对它的思念,就与此有关。

也可能是它所蕴含的某种历史魅力。

早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曾到天柱山祭祀,封此山为南岳,这次祭山是连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跟随来了的。

后来,天柱山地区出过一些让一切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历史人物,例如赫赫大名的三国周瑜,以及&ldo;小乔初嫁了&rdo;的二乔姐妹。

这般风流倜傥,又与历史的大线条连结得这般紧密,本是历代艺术家恒久的着眼点,无疑也会增加这座山的诱惑力。

王安石初到此地做官时曾急切询问当地百姓知道不知道这里出过周瑜,百姓竟然都不知道,王安石深感寂寞,但这种寂寞可能更加增添了诱惑。

相邻小说
作祟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  帝医醉妃  花瓶女配和影帝组CP后[穿书]  夫人今天和离了吗  掌门仙路  鬼魅学园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出走十五年  奉旨休夫  这个世界没有神[无限]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被全星际追捕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  山居笔记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往生  位面交易之超级公司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