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53章

这就是可敬而可叹的中国文化。

不能说完全没有独立人格,但传统的磁场紧紧地统摄着全盘,再强悍的文化个性也在前后牵连的网络中层层损减。

本该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的互渗和耗散。

互渗于空间便变成一种社会性的认同。

互渗于时间便变成一种承传性定势。

个体人格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中步履维艰。

生命的发射多多少少屈从于群体情性的熏染,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

请看,仅仅是一支毛笔,就负载起了千年文人的如许无奈。

比较彻底的文化革新很难从这么漫长的岁月中站起身来。

别的且不说,看尛尛百代,偌大的中国会有哪个人,敢用别的书写工具来写信记帐?

也许,应该静静地等待时间的自然流变。

但是,既然整个传统文化早已构成互渗性的一统,时间并不能把中国文化推上逐级进化的台阶。

记得郭沫若曾经为书法提供过一则时间性变迁的范例,断定王羲之的字迹应不脱魏晋隶书笔意,传世《兰亭序》因此是伪作。

《兰亭序》的真伪且不去说它,就基本思路论,我觉得郭沫若忽视了中国文化前后左右的互渗关系,忽视了中国文人复杂的艺术可能性,忽视了在前面这两个前提下魏晋时代书法艺术面对不同的实际需要(如刻碑、修帖、写便条)所必然产生的多元性。

从魏晋开始的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书法领域内部,几乎一切都是可能的。

因为这是一个浑然一统的世界。

颠倒、错位、裹卷、涡旋、复旧、超前,什么也不用奇怪。

大体的阶段和脉络有一点,时肥时瘦,时浓时枯,但一旦要作过于科学的裁割,立即会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事情必须要等到一个整体性变革的来临,纔能出现根本性的阻断。

终于,有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终于,有了胡适之和白话文。

终于,有了留学生和&ldo;烟土披里纯&rdo;。

1

终于,有了化学分子式和数学定理。

1英文&ldo;灵感&rdo;一词的音译,五四前后常见诸报刊,有人还把这5个字写入白话诗中。

毛笔文化的一统世界开始动摇了。

起初,谁也没有想到新的时代会对遍洒中国的无数枝毛笔过不去。

大家先从文化的内容着眼,因内容而想到载体,于是提倡白话文。

毛笔只是一种手段性的工具,对它的去留人们不大在意。

林琴南用文言文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艺作品,用的当然是毛笔。

懂外文的助手们捧着原著把文意口述给他听,他的毛笔在纸页上飞快地舞动着,一页又一页,一迭又一迭,一本又一本,涌向书肆,散落到无数青年手上。

这或许是中国毛笔文化极成功的一次后期呈现,你看,就凭着毛笔和文言文,不是把城外的新文艺生动地介绍了么?它不是已经适应了新的时代和世界潮流了么?谁说旧瓶不能装新酒呢?

但是,喝了新酒的人渐渐上了瘾,他们开始用疑惑的眼光来打量这家专做二道生意的林氏酒坊。

他们发现了原装酒,一喝,劲儿大多了,他们不再满足林琴南手上那只古色古香的小酒坛。

许多新文化的迷醉者因林译小说的启蒙而学了外文,因学外文而放弃了毛笔。

毛笔之外的天地是那么广阔,他们变得义无返顾。

林琴南握着毛笔的手终于颤抖了。

他停止了翻译,用毛笔写下了声讨白话文兼及整个新文化的愤怒檄文。

他的文章,是对毛笔文化的一次系统维护。

人们对这位老人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感:他是窗户的开启者,又是大门的把守者。

相邻小说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夫人今天和离了吗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  位面交易之超级公司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往生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  出走十五年  花瓶女配和影帝组CP后[穿书]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帝医醉妃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  掌门仙路  被全星际追捕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鬼魅学园  作祟  这个世界没有神[无限]  山居笔记  奉旨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