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31章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想想看,自出生后,我们一直活着,从未死过!可见从习惯于生到习惯于死,这个转折并不轻松。

不过,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由于耳闻目染别人的死,由于自己所遭受的病老折磨,我们多少在渐渐习惯自己必死的前景。

习惯意味着麻木,芸芸众生正是靠习惯来忍受死亡的。

如果哲学只是使我们习惯于死,未免多此一举了。

问题恰恰在于,我不愿意习惯。

我们期待于哲学的不是习惯,而是智慧。

也就是说,它不该靠唠叨来解除我们对死的警惕,而应该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打消我们对死的恐惧。

它的确说了理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理由能否令人信服。

死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没有人能否认它的必然性。

因此,哲学家们的努力便集中到一点,即是找出种种理由来劝说我们――当然也劝说他自己――接受它。

理由之一: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

这条理由是伊壁鸠鲁首先明确提出来的。

他说:&ldo;死与我们无关。

因为当身体分解成其构成元素时,它就没有感觉,而对其没有感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

&rdo;&ldo;我们活着时,死尚未来临;死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

因而死与生者和死者都无关。

&rdo;卢克莱修也附和说:&ldo;对于那不再存在的人,痛苦也全不存在。

&rdo;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条理由更缺乏说服力的了。

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

与这种永远的寂灭相比,感觉到痛苦岂非一种幸福?这两位古代唯物论者实在是太唯物了,他们对于自我寂灭的荒谬性显然没有丝毫概念,所以才会把我们无法接受死的根本原因当作劝说我们接受死的有力理由。

令人费解的是,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最智慧的人,对于死也持有类似的观念。

他在临刑前谈自己坦然赴死的理由云:&ldo;死的境界二者必居其一:或是全空,死者毫无知觉;或是如世俗所云,灵魂由此界迁居彼界。

&rdo;关于后者,他说了些彼界比此界公正之类的话,意在讥讽判他死刑的法官们,内心其实并不相信灵魂不死。

前者才是他对死的真实看法:&ldo;死者若无知觉,如睡眠无梦,死之所得不亦妙哉!&rdo;因为&ldo;与生平其他日夜比较&rdo;,无梦之夜最&ldo;痛快&rdo;。

把死譬作无梦的睡眠,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法。

然而,两者的不同是一目了然的。

酣睡的痛快,恰恰在于醒来时感到精神饱满,如果长眠不醒,还有什么痛快可言?

我是绝对不能赞同把无感觉状态说成幸福的。

世上一切幸福,皆以感觉为前提。

相邻小说
大辽逆臣  阎爷宠妻之倾世血医  我能看到怪物规则  倒追这件小事gl  纠缠  神级Ai,开局领悟天道法则  周国平散文精粹:安静  重生文中的病弱女配  把金手指上交给国家  幻灭三国  反派女主保命日常(穿书)  核子武士  穿成男主极品娘  权力玩家赵匡胤  [综漫]扶贫公主  818假戏真做的网配大神  修士的七十年代  鲜妻独享  农门娇妻:糙汉相公请指教  渣龙追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