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50章

制造恐怖,杀一儆百,是皇帝的惯用手段。

在乾隆一朝政治中,经常可以见到出其不意、轻罪重罚的事例。

除了情绪和性格因素外,乾隆行政之忽宽忽严,更主要是策略的考虑。

几乎所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深懂恐怖的妙用。

恐怖使官僚机构更有效率,使底层民众更有纪律,使统治者的仁慈更容易让人们记住,因而也使统治者更安全。

马基雅弗利说,&ldo;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rdo;。

一个不懂得&ldo;杀人立威&rdo;的君主,早晚会受到被统治者的轻视。

而仁慈和宽容,只有在恐怖和严厉的背景下才更为人们所珍惜和颂扬。

所以成功的统治者必须具有两面:一面是圣人一样的仁慈,另一面是狮子一样的残暴。

对于极端珍视权力的乾隆来说,不让人掌握他的统治定势,是极为重要的事。

使人们永远处于战战兢兢不知斧头何时落下的心理状态,是他既定的统治目标。

乾隆一贯认为,适时制造一两起出奇的、出格的大案,才能最有效地起到震慑、恐吓的作用。

这是破除阻力,推进某项政策的事半功倍之策。

他非常喜欢史马迁的这段话:&ldo;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

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

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

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

&rdo;

意思是说,商鞅对在道路上扔垃圾者施以重刑,是治国的好办法。

把灰倒在道路上,这是小小的过错。

对此小错而施以重罚,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乾隆认为,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冤枉几个小民,甚至几个官僚,都是无足计较的成本。

因为他胸怀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稷。

皇帝果然达到了目的。

&ldo;字贯案&rdo;有力地推动了禁书运动。

在此案之后,各省的禁书工作都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各地先后设立&ldo;书局&rdo;,专门负责查缴&ldo;不法违碍&rdo;书籍。

各地官员放下手头其他工作,把禁书当作当前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来抓。

他们在地方广贴告示,恫吓藏书之人,如果再不交出违碍之书,将&ldo;贻累及身,更累及于子孙&rdo;。

许多地方官员充分发挥创造性,想出了种种阴毒的办法。

比如浙江巡抚三宝说,他将全省的教职人员都分派回老家,让他们深入各自的亲戚家里,&ldo;因亲及友,细加访询检查&rdo;,并且把缴书的成绩作为将来升官的依据:&ldo;将来即以缴书之多寡为补用名次先后。

&rdo;在三宝的启发下,各地官员也命令工作人员深入居民家中,甚至穷乡僻壤的农民家中,逐户搜查。

整个大清王朝几乎被掀了个底朝天。

随着禁书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越来越多的违禁图书被送到北京。

成果是如此丰硕,以致朝廷原来暂时存放不法书籍的方略馆居然书满为患,无法容纳,甚至院子里也堆积如山。

那么,这些如山如海的书籍中到底都有些什么内容,让皇帝如此兴师动众去搜罗并消灭呢?

康雍两代,禁书大约有以下两类:

一是有反清思想的书籍。

相邻小说
史上最怂阿飘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女配她美貌动人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截胡  藏住满分甜  辉煌三国  反攻[星际]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三线玩家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红尸鞋  往生泪  你列表最软的妹  甘味橘  就等你下课了  凤凰落地不如鸡  封敛雪印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