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畏天悯人

刘熙载著《艺概》卷一文概中有一则云:

“畏天悯人四字见文中子《周公篇》,盖论《易》也。

今读《中说》全书,觉其心法皆不出此意。”

查《中说》卷四云:

“文中子曰,《易》之忧患,业业焉,孜孜焉,其畏天悯人,思及时而动乎。”

关于《周易》我是老实不懂,没有什么话说,《中说》约略翻过一遍,看不出好处来,其步趋《论语》的地方尤其讨厌,据我看来,文中子这人远不及王无功有意思。

但是上边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喜欢,虽然是断章取义的,意义并不一样。

天就是“自然”

生物的自然之道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河里活着鱼虾虫豸,忽然水干了,多少万的生物立即枯死。

自然是毫无感情的,《老子》称之曰天地不仁。

人这生物本来也受着这种支配,可是他要不安分地去想,想出不自然的仁义来。

仁义有什么不好,这是很合于理想的,只是苦于不能与事实相合。

不相信仁义的有福了,他可以老实地去做一只健全的生物。

相信的以为仁义即天道,也可以圣徒似地闭了眼祷告着过一生,这种人虽然未必多有。

许多的人看清楚了事实却又不能抛弃理想,于是唯有烦闷。

这有两条不同的路,但觉得同样地可怜。

一是没有法。

正如巴斯加耳说过,他受了自然的残害,一点都不能抵抗,可是他知道如此,而“自然”

无知,只此他是胜过自然了。

二是有法,即信自然是有知的。

他也看见事实打坏了理想,却幻想这是自然用了别一方式去把理想实现了。

说来虽似可笑,然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我们随便翻书,便可随时找出例子来。

最显明的例是讲报应。

元来因果是极平常的事,正如药苦糖甜,由于本质,或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法律上所规定,当然要执行的。

但所谓报应则不然。

这是在世间并未执行,却由别一势力在另一时地补行之,盖是弱者之一种愿望也。

前读笔记,见此类纪事很以为怪,曾云:

“我真觉得奇怪,何以中国文人这样喜欢讲那一套老话,如甘蔗滓的一嚼再嚼,还有那么好的滋味。

最显著的一例是关于所谓逆妇变猪这类的记事。

在阮元的《广陵诗事》卷九中有这样的一则云云。

阮云台本非俗物,于考据词章之学也有成就,乃喜纪录此等恶滥故事,殊不可解。”

近日读郝懿行的诗文随笔,此君文章学识均为我所钦敬,乃其笔录中亦常未能免俗。

相邻小说
书房一角  傲娇爹地天才宝  太太请自重  校园仙帝  大唐幻游  美人囚僧  重生后我嫁给了残疾大佬  婚婚欲醉:拒嫁冷酷BOSS  皇嫁童养媳  战狼兵王  龙血战士  仙农小地主  建国后,男主不准成精  重生之结婚之前  国公女  七零炮灰是个狠人  仙武至尊  星际修真的日常  鹌鹑蛋的小甜饼  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