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2章

朝日《汉城条约》的签订,并不如李鸿章所愿是&ldo;本案已结,当不致另生波澜&rdo;;而是日本政府按其既定方针,嗣后要求与清廷展开双边谈判,以讨得更多便宜的开端。

日本策动并参与政变,本已理亏,在军事上又是失败的一方,有什么资格向胜利者讨价还价呢?最根本的就是日本人看透了清廷外交政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的本质,也把握了正与法国作战的清政府不愿两线作战,力求息事宁人的心理。

而日使竹添逃离汉城前留下的一封推卸责任、嫁祸于人的信件,为日本政府提供了所谓的根据。

1884年12月6日(旧历十月十九日),袁世凯等带兵入宫之前,曾致信竹添说明理由:

敝军与贵部驻此,同系保护国王,昨日朝鲜内乱,杀大臣八九人,现在城内外军民不服,据报告有入宫环攻贵部的说法。

弟恐国王再受惊吓,又恐贵部遭受围困,因此才敢率部进宫,一以保护国王,一以援护贵部,别无他意,务请放心,专此奉布。

87

信函自辰刻(早7‐9时)发出,至末刻(午后1‐3时)仍无回信,袁等即于申刻(下午3‐5时)带兵强行入宫。

实际上竹添早已收到信函,但直到7日,政变已彻底失败后,竹添为推卸责任方复函袁世凯等,声称自己是奉韩王手谕入宫护卫,而昨日&ldo;会接手翰,未及拆视,贵国兵队闯入宫门,乱发小枪。

弟恐祸及大君主,不得已亦应发小枪,以尽保卫之谊88。

&rdo;为自己预留退步并嫁祸于人,这是竹添的狡猾之处。

1885年2月10日,日本政府&ldo;决意主和&rdo;,并派伊藤博文(时任日本宫内卿)、西乡正道为正副使前往中国进行甲申事变善后问题的谈判。

日本在谈判开始前,针对清廷的畏战心理,大造中国如不从朝鲜撤军,日本不惜一战的舆论。

先声恫吓的同时,伊藤博文又向清驻日公使徐承祖示好,说自己&ldo;平素力主中日必须和好的主意,及此次奉命,仍未失其初心89。

&rdo;此外,日本还请英国驻华公使以调解的名义向清廷施加压力。

伊藤途径上海时,还与在沪的法国公使巴德诺会面,刻意制造日法欲联手对付中国的假象。

3月11日,清廷任命李鸿章、吴大翨为对日谈判的正、副使,谈判于4月2日开始。

伊藤根据政府的指令,提出三项要求:一、清军撤出朝鲜;二、惩处参与事变的清军将领;三、抚恤事变中日方商民。

这三条的核心是迫使清军从朝鲜撤军,因为壬午、甲申两次事变中,日本的图谋均因清军的行动而受挫,故把清军的存在视为实现其目的的最大威胁和障碍。

谈判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不成熟。

首先,在朝鲜已获军事和政治胜利从而具有优势的清廷,没有乘势追究日方的政变责任,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谈判方案,而是围绕日方的三条反复辩难,放弃了主动权。

其次,由于朝廷一开始就抱定了&ldo;和&rdo;的宗旨,在谈判中只有退让一种选择,以至于每当日方以罢谈回国相威胁时,清廷就不得不做出让步,委曲求全。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李鸿章主持洋务多年,是当朝重臣中最懂外交的,在谈判中主要靠他拿主意,但因谙于国际公法,以致落入伊藤的圈套而懵懂不觉,对策失误,损伤国体,且贻大患于将来。

起初,对日本的三条,清廷的态度是,撤军一事可以商量,对其他两条则断然予以拒绝。

在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之全权大臣时,即明确电示:&ldo;日人欲我惩在朝武弁,断不能曲徇其请&rdo;。

在谈判开始后亦曾电示:&ldo;朝鲜防营并无错误,日使所请惩处,断不可行。

中日兵均有伤亡,两毋庸议90。

&rdo;在谈判相持不下时,伊藤每每以罢谈回国为要挟。

4月7日(旧历二月二十二日),在中日第三次谈判中,伊藤因中方拒绝赔恤日本商民而&ldo;词色怫然&rdo;,暗示下次再谈不妥即要罢谈返日。

其实,中方同意谈判撤军问题,伊藤此行的主要目的可望达到,他是绝不会退出谈判的。

但李鸿章却沉不住气了,担心谈判破裂,引发战争,故于次日向清廷建议:&ldo;议处营官、赔恤难民两层,纵不能悉如所请,须求酌允其一,捭得转场而固和局。

&rdo;李认为,&ldo;日人最贪小利&rdo;,而&ldo;即使加恩优恤,谅不过数万元91。

&rdo;总署遂于10日(旧历二月二十五日)回电同意以朝鲜名义&ldo;酌加抚恤&rdo;,而&ldo;此项银两可由中国发给朝鲜暂付92。

相邻小说
小王子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现在立刻,逮捕你  和豪门闺蜜在综艺爆红了  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  他的千纸鹤糖  大将军宠妻日常  烟花三月  摄政王还没驾崩  秦蛊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拯救男主  潦倒在你眉眼  嫁给奸臣他不香吗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纨绔手拿科举剧本  原罪之承诺  金色笔记  逝者证言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