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18章

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ldo;扬州八怪&rdo;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

中国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

我深信这是中国艺术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激流之一,也是中国人在明清之际的一种骄傲。

齐白石在一幅画的题字上写的一段话使我每次想起都心头一热,他说:

青藤(即徐渭)、雪个(即朱耷)、大涤子(即原济)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

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早在齐白石之前,郑燮(板桥)就刻过一个自用印章,其文为:

青藤门下走狗

这两件事,说起来都带有点疯痴劲头,而实际上却道尽了这股艺术激流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多么珍罕,多么难于遇见又多么让人激动。

世界上没有其它可能会如此折服本也不无孤傲的郑板桥和齐白石,除了以笔墨做媒介的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强力诱惑。

为了朝拜一种真正值得朝拜的艺术生命,郑、齐两位连折辱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了。

他们都是乡间穷苦人家出身,一生为人质朴,绝不会花言巧语。

我在青云谱的庭院里就这样走走想想,也消磨了大半天时间。

面对着各色不太懂画、也不太懂朱莲的游人,我想,事情的症结还在于我们没有很多强健的现代画家去震撼这些游人,致使他们常常过着一种缺少艺术激动的生活,因此也渐渐与艺术的过去和现在一并疏离起来。

因此说到底还是艺术首先疏离了他们。

什么时候我们身边能再出几个像徐渭这样的画家,他们或悲或喜的生命信号照亮了广阔的天域,哪怕再不懂艺术的老百姓也由衷地热爱他们,编出各种故事来代代相传?或者像朱耷这样,只冷冷地躲在一边画着,而几百年后的大师们却想倒赶过来做他的仆人?

全国各地历史博物馆和古代艺术家纪念馆中熙熙攘攘的游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汇成涌向某个现代艺术家的欢呼激潮。

现代艺术家在哪里?请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白发苏州

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

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

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的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

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入夜,苏州人穿过2500年的街道,回到家里,观看美国和澳大利亚国庆的电视转播。

窗外,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人夜空。

在清理河道,说要变成东方的威尼斯。

这些河道船楫如梭的时候,威尼斯还是荒原一片。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

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

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

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

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矙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

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

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

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后院,我有时不禁感叹,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

历来很有一些人,在这里吃饱了,玩足了,风雅够了,回去就写鄙薄苏州的文字。

京城史官的眼光,更是很少在苏州停驻。

相邻小说
[咒术回战同人]不要回头  知书传:丫鬟要逆天  鬼魅学园  夫人今天和离了吗  往生  在年代文里养反派  这绿帽我不戴[娱乐圈]  山居笔记  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  报告魔尊,你的仇人重生了  这个世界没有神[无限]  位面交易之超级公司  奉旨休夫  分手后我每天被钱砸醒  被全星际追捕  掌门仙路  出走十五年  作祟  帝医醉妃  花瓶女配和影帝组CP后[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