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0章

&ldo;这是一本一流的小说,显示了二流的创作才能。

背景的创新在于:罗德西亚大平原上的一个火车站,没有根基、受金钱驱使的白人居民和忧郁寡欢、被剥夺得一贫如洗的非洲土著形成鲜明对照,烘托出一种特殊的氛围。

故事的创新在于:一个因战争而被人派到殖民地去的英国青年与一个半开化的黑人女子之间的爱情。

隐匿其中的一个事实是:主题并没有多大新意,阐述也不够充分。

简洁是安娜?沃尔夫创作风格的魅力所在。

但要评判这种简洁的风格是出于一种有意识的艺术把握,还是通常所见的一种通过让小说的形态受强烈的情感支配而随意获得某种效果的形式主义的花招,则为时尚早。

但从一九五四年开始,我是这样写的:&ldo;以非洲为背景的小说继续大量涌现。

《战争边缘》以其对乱哄哄的两性关系的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是这类小说中写得较成功的一部。

但关于白人与黑人间的冲突,显然没有说出多少新的东西。

小说中最具史料价值的是它描写了种族隔离所引发的仇恨和残暴。

这份来自种族边界线的最新报告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白人留居的非洲大陆上所出现的这种压抑与紧张状况早已存在了许多年,为什么直到最近的四五十年代,它才突然间被文学艺术所曝光呢?如果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就能更多地了解社会与它所创造的能力之间、以及艺术与促其发展的动力之间的关系了。

安娜?沃尔夫的小说创作是由一种对非正义的温和的义愤所激发的:这样做是好的,但仅此还不够……&rdo;

在我撰写评论文章的那三个月中,我每周阅读十多本书,结果发现:我对这些书所怀有的兴趣与我在阅读时所感受到的一切毫不相干‐‐‐比如说托马斯?曼1吧,他是旧的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小说家,他就利用小说对生活作了哲学性的阐释。

问题的关键是,小说的功能似乎正在变化:它已经成了新闻学的先驱。

我们阅读小说是为了了解那些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生活区域:尼日利亚、南非、美国军队、矿区、切尔西的社团,等等等等。

我们看小说的目的是想知道正在发生什么。

五百部或一千部小说中只有一部具有小说之所以为其小说的那种特质‐‐‐即哲学性。

我怀着同样的好奇心阅读了大多数小说,发现它们都只是报道性的读本。

称得上成功的大多数小说都只是在报道社会某个区域的存在时显得有些新意,它所描写的某种类型的人尚未被纳入文学的一般意识之中。

小说成了支离破碎的社会和意识的一项机能。

人类有明确的区分,这种区分越来越细,甚至细分后还可以再分。

要想反映这个世界,人们得想方设法去了解本国其他群体的情况,至于别国的群体那就配不上了。

要想全面了解这个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小说的报道成了一种媒体。

就拿我们英国来说吧,中产阶级对工人群众的生活一无所知,反之亦然。

但有关各个行业的报道、文章和小说随处有售,人们可以阅读这些书籍,就像考察原始部落一样。

苏格兰的渔民是跟我在约克郡时认识的那些矿工完全不同的一类人。

他们都来自一个比伦敦市郊的居民区更新奇的世界。

黑色笔记(3)

然而,我却没有能力写出惟一使我自己感兴趣的那种小说:即那种充满理智和道德的热情,足以营造秩序、提出一种新的人生观的作品。

可供我写的&ldo;题材&rdo;不下五十种,但它们都不能让我得心应手。

只要有一个题材能使我感到有把握,优秀而富有教益的小说便会源源不断地从出版社印出来。

作为写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只有一点,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好奇心。

一个新闻记者的好奇心。

我的生活方式、教养、性别、政治观念、社会地位等等都阻碍着我进入生活的某些领域,为此我深感失望和遗憾。

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某些最优秀的人物的通病。

相邻小说
这缘分,该死的甜美  现在立刻,逮捕你  拯救男主  我是渣攻?不可能的[快穿]  小王子  纨绔手拿科举剧本  大将军宠妻日常  反派就是这样子的  全服第一炼器师[全息]  无主题谋杀  和豪门闺蜜在综艺爆红了  他的千纸鹤糖  做连锁经营要心脏强[位面]  逝者证言  潦倒在你眉眼  烟花三月  秦蛊  手握超市穿年代,糙汉福妻美又飒  摄政王还没驾崩  我喜欢上了爱豆的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