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30章

作为一个志趣高远、命运多舛的人,杜甫在颠沛流离、艰难困苦之际,既不贪图功名,也不羡慕荣华,而能始终想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们,将对自身的感叹,转化为对他人的同情。

当他在途中遇到大水,感叹的不是行路的艰难,而是:“应沉数州没,如听万室哭。”

“因悲林中士,未脱众鱼腹。”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当他身受炎热之苦的时候,白天想的是干旱给百姓带来的灾害:“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夏日叹》)夜晚想的是那些连洗个澡都不可得的士兵:“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夏夜叹》)当他在“难于上青天”

的蜀道颠沛的时候,想的是:“此身免荷芟,未敢辞路难!”

(《寒峡》)当他避乱外出,在回成都后看到草堂破败、树木凋伤时,想的是:“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

(《四松》)时时处处,推己及人,这正是他的境界要远远高于贾谊等人的地方。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过津口》)。

鱼在网中绝望地挣扎,鸟在空中自由地歌唱,虽然万物的命运各有不同,但一个怀有恻隐之心的仁者,应当一视同仁地看待,不能理所当然地让谁去承受不幸。

有了这样的认识,杜甫对比他更不幸的人们,必然充满同情心。

由于杜甫从不曾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夙愿,从而一直怀有“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之沟中”

的负罪感,并对济世泽民怀有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感。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还只是幻想能有千万间大厦来庇护天下的寒士,在《寄柏学士林居》中进而呼喊:“几时高议排金门,各使苍生有环堵!”

也许是由于没有杜甫的境遇,也许是由于没有杜甫的情感,也许是由于没有杜甫的襟怀,也许是叹服杜甫的伟大,也许是不愿跟着前人学语,总之,虽然这些诗句一直脍炙人口,但后世同样的作品却不多见。

比较相似的是白居易的几首诗:“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百姓多寒不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新制绫袄成感事有咏》)。

宋人曾将杜、白的诗作过一番比较:“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

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

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

(黄彻《?溪诗话》)白居易能不和一般官吏同流合污,这是他可贵之处。

但从他一生行事看,所信奉的主要还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人生观。

而杜甫则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白居易是推己及人,杜甫则是舍己为人。

方孝孺说杜甫:“此其心愿世之人咸得其所而已,虽饥寒有不暇顾,视夫自私之徒,如蝼蚁之求穴,则叹而哀之。

是心也,使幸而达诸天下,虽致治如唐虞之盛可也。

相邻小说
那多三国事件簿  西上天  曹雪芹小传  道士下山  曹雪芹传  人间正道是沧桑  白鸟之歌  学会飞翔  厚黑学  红色权力  暗房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闯关东  中外童话故事  龙纹战神  许开祯中篇小说精选  独立韩秋  强风吹拂  希腊寓言故事  轩辕剑之天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