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5章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在此,杜甫自言学优才敏,足以驰骋古今,并得到韦济的赏识:“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但是,杜甫不甘以词人自居,而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怀着“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的希望。

可是事与愿违,“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始终不遇于时。

诗人向往的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世界,但实际上却落入“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的境地,以致发出“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的悲愤之声。

满腹牢骚,满腔愤激,冲口而出。

看来,韦济对杜甫的“真知”

,也只是赏识其诗而已,并无引荐之意,于是杜甫产生了怨望:“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并出现离开长安,从此摆脱羁縻、不问世事、遨游江湖之上的想法,故结句说:“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河南巩县一窑洞,相传杜甫在此出生

董养性认为这首诗“篇中皆陈情告诉之语,而无干望请谒之私,词气磊落,傲睨宇宙。

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采,未尝少挫也”

(《杜诗详注》引),未免誉之过甚。

如果再联系同时所作的其他干谒诗一起看,更觉其言不实。

正像赵翼所说的那样,杜甫在困居长安这一时期,“几于无处不乞援”

,“若不胜其乞哀者”

(《瓯北诗话》)。

其中有些诗(如《投赠哥舒翰开府二十韵》《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等),词语卑下,情隘意慼,有不少违心之言。

不过,前人对此往往采取谅解的态度,认为士当穷困之时,急于求进,干谒贵人,在所难免。

如王嗣奭说:“是时李林甫、陈希烈当国,忌才斥士,无路可通,(哥舒)翰独能甄用才俊,不得已而欲依之以进也。”

(《杜臆》)仇兆鳌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少陵之投诗京兆(鲜于仲通),邻于饿死;昌黎之上书宰相,迫于饥寒。

当时不得已而姑为权宜之计,后世宜谅其苦心,不可以宋儒出处深责唐人也。”

(《杜诗详注》)但像哥舒翰那样的人,其攻伐吐蕃,明明是杀人邀功,逢君之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曾作过尖锐的揭露批判,而在投赠诗中却极力称颂其功绩,待到日后安史叛乱、潼关失守后,又加以指责,前后乖戻未免太甚。

白璧之瑕,众目共睹,这是谁也无法为贤者讳的。

相邻小说
中外童话故事  厚黑学  曹雪芹传  暗房  曹雪芹小传  人间正道是沧桑  许开祯中篇小说精选  那多三国事件簿  独立韩秋  道士下山  轩辕剑之天之痕  希腊寓言故事  龙纹战神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闯关东  红色权力  白鸟之歌  学会飞翔  西上天  强风吹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