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6页

严歌苓曾经是一名部队文艺兵,后来开始文学创作,再后来赴美留学。

从舞蹈演员、军人到旅美作家,严歌苓本人的经历,就像一部起伏跌宕、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

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上丰富的想像力,糅合进这部《花儿与少年》里。

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舞蹈演员,他们是两具几近完美的躯体,本应拥有同样完美的生活。

可是,他们却被自己设置的“预谋”

,拖入暗影憧憧的危险地带。

无奈的逃遁,恶意的反抗,专横的压制,暧昧的天伦……小说没有交待结局,也没有必要交待结局,严歌苓就此解释:“故事的发展虽然时时都有可能完结,但它不可能像《雷雨》那样爆发起来,反而像在梅雨天那样郁闷和腐烂下去。”

因为“时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转到今天,虽然这对男女有爱,但没有物质基础,一切反抗和冲动,最后都给人无限的悲哀和讽刺感”

有评论家称这部小说为21世纪的《雷雨》,两部小说皆为家庭式的悲剧,反映了家庭生活中两代人的苦难,属同一类型。

和曹禺先生的不朽巨著相提并论是否合适?我们姑且不作评介。

毕竟曹禺先生笔下的历史目的感,是我们这代人无法企及的。

但是不能不佩服严歌苓,她的聪慧,她的灵性,她的过人之处,在于充分调动起一些戏剧、电影的元素和场景,特别是在人物动作的设计,故事细节的推进上,巧妙安排了层层叠叠的矛盾及冲突。

这样她笔下的人物便显得尤为真实、形象、丰满、鲜活。

故事读起来,自然独特精致,引人入胜。

此类写作手法,对作者的文学和艺术功力要求很高,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这也是她的小说多次列入美国的一些“最畅销书排行榜”

的原因所在。

严歌苓的小说,故事性强,人物有个性,文字的委婉和简约,是另一大特点。

比如她不拒绝写性,但她写得不暴露,不直接,始终保持着自然、纯真和健康,并富有诗意的性感。

与目前国内一些作家,热衷于动物性的描写有极大反差。

“一个女人可以没有爱情,但如果连最后的性感也没有了,那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旅居海外多年,严歌苓对这种不正常现象报以宽容,她说:“这也许是女性主义走到极端的表现,不过就像一阵风那样,总会过去的。

国外也曾风靡过这种现象,但慢慢地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唾弃。”

书的后面,有一篇短文,是严歌苓自己写的跋。

她说,《花儿与少年》是她和朋友“貌似胡扯的谈天的结果,当然百分之九十是我的想象。”

“想像力是最重要的,生活经历虽然重要,但想像力更重要。

作家对事物不仅要做到举一反三,更应该举一反百,想像力是一个人能不能做作家的决定因素。”

原始素材中的一些人物,启发了她对“迁移”

一词的思考。

“对我们这种大龄留学生和生命成熟后出国的人,‘迁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和感情上的……我们不可能被别族的文化彻底认同,也无法彻底归属祖国的文化,因为我们错过了她的一大段发展和演变,我们已被别国文化所感染和离间。”

这种游走于母体文化和别国文化间的无所归属,被严歌苓进一步引申为“错位归属”

或许正是“错位归属”

,丰富了她的文学语言,拓展了《花儿与少年》里荒诞而美丽的境界。

书评花开花落两由之——读严歌苓《花儿与少年》

八瓣格桑花

《花儿与少年》,04年出的本子,在我的印象中它并不是严歌苓的代表作品。

最初在书堆里看到书名时也没有动心,我以为又是哪个故作深沉的少年作家大叹人生。

相邻小说
第九个寡妇(出书版)  非洲札记  亲密心事  三月里的幸福饼(都会爱情系列)  第七天  美攻但不弱  那年的梦想(Channel A I)  芳华(出书版)  我在云上爱你(都会爱情系列)  扶桑  [综英美]维持人设好难  倒淌河  成瘾  卖海豚的女孩(都会爱情系列)  三个Acup的女人(都会爱情系列)  河边的错误(出版书)  我们都是丑小鸭(Channel A IV)  收到你的信已经太迟(都会爱情系列)  我将死时他后悔了  情人无泪(都会爱情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