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80章

河东盐道,每年还有三四十万银子的收入——这是最大一笔进项。

我于是设立捐输局,鼓励富商捐款,前后共得制钱三十多万串。

所写之捐,一经报收,立即发放附近驻军兵饷,不解入司库,但是仍由藩司衙门出榜公示,广而告之。

甘肃西部交纳丁粮,东部则专交粮草,这两项每年征粮二十多万石,加上历年储备的不下六百万石。

如能以粮抵饷,兵丁未必不愿意,只是粮多的地方兵少,粮少的地方反而兵多,如果将这些粮食驮运到各营支放,运价比粮价本身还贵,那样会亏损更多。

兰州粮食价格为一千九百文一石,而仓粮在质地色泽上都逊于市粮,百姓不愿购买,我于是以一千四百文一石的售价上奏户部,户部批准了,可是民间仍不愿买。

这事迁延了半年,才卖出去十几万石,对兵饷也总算有些帮助。

将来奏销,肯定要到户部里去走动走动、意思意思,可这笔钱又到哪里弄呢?我找首府商量,每石另加五十文作为部费,免得他们将来苛驳,可下面的州县还没有解来。

甘肃提督索文,乌鲁木齐人,回族,家道殷实。

这个人虽然是个武夫,可是很有心计。

道光三十年(1850)我在甘肃时,就和他很熟,现在旧雨重逢,自然更加亲近。

他的一些想法,虽然也有一些私心,但如果执行起来,也确实有效果。

甘肃提督属下的粮饷和军马粮草,都可以用粮食抵消,作价一千四百文一石,仍旧允给五十文部费;如此一来,甘州自是不用顾虑;至于宁夏、西宁、河州、凉州各镇,还计议未定,如果能全省通行,那就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了。

也有人说边疆的军粮储备事关国家安全,如果将仓粮变卖完,一旦遇到饥荒,那就干系不小。

我说:“你的确考虑得很长远,可是如果拘泥于此,那么眼前就会闹出事来,不必等到荒年了。”

甘肃省地瘠民贫,山多水少,就是垦种成熟的农田,也不能指望每年都有收成。

道光年间,邓廷桢先生任甘肃藩司时,误听委员丁元淼的谗言,说是开垦荒地二十多万亩,每年就可收获粮草数万石。

邓先生为了讨好朝廷,就冒冒失失地上奏了上去。

其实那些粮草都是委员们通过加赋搜刮来的,甚至村庐寺观,也要纳租。

州县为了催征,将百姓严刑拷打。

百姓因此聚集了几千人,赴藩司衙门讨说法,他们将农具呈缴,不愿再种地,丢弃的农具堆得和屋子一样高,喧哗雷动,名为恳恩,其实是想让藩司难堪。

邓先生非常痛心,以为奇耻大辱,多亏臬司杨以增从中调停,农民才拿回农具散去。

州县官员看到这种情形,担心引发民变,不敢继续督征。

后来邓先生升任陕西巡抚,农民在距城十里的东关坡,带着瓦砾、刀杖等候他,幸好富制军派兵五百人相送,又经地方官员妥善开导,邓先生才得以脱身。

可是粮额已经上奏决定,按规定,试种期满就定为正式税收,结果就是官民交困,谈起这事来,没有不痛骂始作俑者邓廷桢的。

道光三十年(1850),琦相由四川调任甘肃总督,我也由贵州调来这里。

琦相说:“甘省最大的恶政就是加赋。

如果能够上奏恢复旧制,百姓的苦痛才能解脱。”

我说:“这才是能惠及百姓的仁人之言。”

琦相于是令周筱村侍御代作奏疏,后来他又对周御史代笔的奏折不太满意,自己写了一道奏疏,请我帮忙修改更定。

相邻小说
人在提瓦特:抽卡成神  独立韩秋  厚黑学  从领主到万王之王  言出法随:我被认成天道之子  西上天  那多三国事件簿  残王追妻:天才王妃要嫁人  强风吹拂  我修炼武学能暴击  道士下山  轩辕剑之天之痕  重生之最强剑神(上)  红色权力  人间正道是沧桑  余罪  闯关东  龙纹战神  暗房  累!病娇徒弟要黑化,每天都要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