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3章

雪芹之友说他是“司业青钱留客醉”

,意思是借诗圣杜甫的诗句来比喻雪芹留客人吃饭时,只有借苏司业(苏涣)那样的可怜几个铜钱来待客。

这“司业”

原是国子监的官名,在此也许就是馆师的借抄了。

雪芹画得一笔好画,因此画几张画卖些钱。

友人又说他“卖画钱来会酒家”

,就是指他没钱时向酒铺赊酒喝,等卖了画,再一起还一笔积下的酒债。

穷困窘迫,一直紧紧跟随着雪芹,困扰他的神思才智。

有一部模仿《红楼梦》的续书,写到了雪芹早先作书时的情景,竟然是他坐在炕上(炕是中国北方居室内砌成的一种土坯床,其下可通煤炭或烧柴的暖气),地下几个“小厮”

(年轻的仆役或“助手”

之类)围坐,耳听他口讲,手用笔录。

这种“作书”

的方式,听起来很离奇,似不合理,但在雪芹说来,有了人请他南酒烧鸭等美食,他兴致来了,就用口讲,像市井“说书”

的艺人那样,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要用几个人记录,然后整理统一“定稿”

——因此现存的抄本《石头记》中时常出现音讹的字,即汉字发音相同而实为另一个字的误写。

这种情况如非由于听音记字,就很难解释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石头记》全体或大部分是这样写成的,而是有若干部分、片段,确曾是这么记录成文的结果,它与作者本人亲自书写撰作的文字,有些差异的痕迹。

这应该还算是他在“顺境”

中的作品,至于他在逆境困境中,那种执笔为文的艰难与坎坷,那就更非今日所能想象。

这会造成他书中的残缺、断落、文字风格微显不同、情节偶失平衡照应等细小遗憾。

对这些,以往的评者不止一次“质疑”

、“摘误”

,那正是他们丝毫不了解雪芹的书,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写出的,不能体会雪芹写作时一身所承担的沉重的负荷与多层的矛盾,有些地方甚至是在贫病焦愁,饥寒交迫下写出的。

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秋冬之际,雪芹与脂砚的生活中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化:二人远离了。

雪芹有事要往江南去。

雪芹既走之后,脂砚独自经营家和书稿的事,倍感任重而力孤。

但她以很大的毅力,开始了第四次整抄《石头记》的工作,并且从这次为始,在她的朱色的批语字迹中,出现了年月记录和署名的创例。

在这次工作中,她连带也整理她历年写下的批语,有的删省了,有的文字上作了细小的润色,有些旧年的批语,她也在修改后附记了年月与署名。

她借着批点书稿的形式,有时与读者讲话,有时与书中人物(她所熟悉的故人们)“叙旧”

,有时与作者“交谈”

相邻小说
强风吹拂  希腊寓言故事  中外童话故事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那多三国事件簿  独立韩秋  红色权力  许开祯中篇小说精选  曹雪芹小传  从领主到万王之王  闯关东  暗房  西上天  轩辕剑之天之痕  学会飞翔  白鸟之歌  道士下山  龙纹战神  人间正道是沧桑  厚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