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5章

因为他认识宝广林,由宝广林介绍认识了燕京大学英籍教授艾温士,这才得以到燕京大学旁听英语。

他的勤奋好学,引起艾温士的注意,认为他是北京教育界的后起之秀,愿意介绍他去英国教书。

做为一个年轻的爱国者,尽管他个人生活充满坎坷,但他一刻也没忘记国家大事。

&ldo;五四&rdo;运动的爱国自救的思想激动着他,忧国忧民的感情满溢心中,他希望能有机会考察各国的情形,借以探求救国的道路。

他之接受艾温士的建议,毅然去国远行,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到英国伦敦东方学院去教书,能有较稳定的收入,可以借此赡养老母,也是一个原因。

一九二四年夏,他登上海轮,远走异国。

老舍在北京,整整生活了二十六个年头。

北京之于老舍,犹如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风俗,它的传统,它的丰富的熙熙攘攘的平民的生活,深深地理在老舍的心底。

后来的创作证明,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都是以北京为背景的。

然而在这时,那还是一个未曾开采的矿山,一棵参天大树的还未破土而出的幼芽。

第二章 异国生涯(一九二四‐‐一九二九)

在东方学院执教

一九二四年夏,老舍远涉重洋,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

离别母亲,老舍深感歉仄,他因不能奉侍老母于膝下而心存忧伤;所可安慰的是,他初到伦敦,就遇到好友许地山,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的乡愁,使他免去了独处异国的冷寂和孤独。

他同许地山早在一九二一年即已相识。

当时,老舍是师范毕业生,而许地山已经燕京大学毕业留校教书,被认为是富有学问的青年,老舍觉得很难同他比肩为友。

然而,许地山性格随和,&ldo;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rdo;。

(注:老舍:《哭许地山》,1941年8月17日《大公报》。

)他们一起到饭铺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不一定说什么,但总说得很有趣。

老舍佩服他的学识,喜欢他的为人。

一九二四年秋老舍到伦敦时,许地山已先数日来到。

他是在美国得了硕士学位,再到牛津继续研究比较宗教学的,因为学校未开学,先在伦敦住几天。

他们于异国重逢,倍感亲切,许地山就同老舍暂时住在一块。

东方学院是伦敦大学下属各学院之一,主要任务是教授远东近东和非洲的一切语言文字,重要的语种都成立独立的学系,比如中国语、阿拉伯语等。

在各独立的学系中,比如中国语文系,大都有一位教授和两位讲师。

教授差不多全是英国人,两位讲师中总有一位英国人,另一位是外国人。

这三个人算做固定教师,临时如有需要再另请讲师,比如有的学生如果要求学厦门话或绍兴话,而固定讲师又都是学官话的,那么就得临时请人来教。

老舍在中国语文系教华语,属于固定的讲师;又因为他是应东方学院的聘请来的,所以他只算是东方学院的讲师,同伦敦大学不发生什么关系。

老舍在东方学院执教,有机会接触并观察了各式各样的英国学生;他对他们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到东方学院就学的学生,入学时没有任何限制。

以年龄说,从十几岁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到七十岁的老丈或老太婆,只要交足学费,都可以入学学习。

一般的情形是:一人学一样课程,很少有两个学生恰巧学同样内容的。

老舍所在的中国语文系就有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进修汉文。

这两位老人彼此也不一样,一位老人专学汉字,不管这些汉字都怎样发音,他指定要英国的讲师教他;另一位老人则非常注重汉字的发音,他懂古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等,他到东方学院专门请老舍教他华语,他要听听华语的发音是什么味儿。

这两位老人头发已经斑白,却十分勤奋。

相邻小说
做绅士不如当绿茶[西幻]  尘泽洪荒  鲤·因爱之名  反派要抱抱[快穿]  天降  合约夫夫  无法抵达的南亭山  我给将军解战袍  告白送错情书之后  锦鲤人鱼被迫营业后爆红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全校都在围观我们谈恋爱  弦之映  奋斗在九十年代  快穿之吾儿莫方  非诉女王  仙子,你先把刀放下  惹爱篮板王  试爱成瘾:冷酷少主独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