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32章

在学生中间,老舍从不以名作家、名教授自居,他谦逊自处,平易近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又不是耳提面命。

学生毕业,都愿意请他题词留念。

他的时间本来很宝贵,要教课,又要写作,但他从来是有求必应,认真对待,题词内容,斟酌再三,语短意长。

他曾在一个学生的纪念册上题写&ldo;对事卖十分力气,对人不用半点心机&rdo;。

(注:王碧岑:《往事难忘》,《北京文艺》1979年第8期。

)从这件似乎是微末琐事中可以看出他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操。

他这样要求学生,也以此律己,他一生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他是学生进步活动的赞助者和支持者。

当时,山东大学学生办两种刊物,一个是《励学》,一个是《刁斗》。

《励学》是学术性刊物,文理兼顾;《刁斗》是文艺刊物,内容为文学评论、创作和翻译。

为充实刊物的内容,学生曾约请教授、教员撰写文章。

老舍是积极帮助学生办好刊物的教授之一。

他不但热心地为刊物写稿,有时还亲自帮助审阅和修改文章。

(注:《忆老舍在山大》。

)同所有优秀作家一样,他不但勤于写作,而且把许多心血倾注在培育文学青年的劳作里。

第十一章 青山碧海(一九三四‐‐一九三七)

相聚在海滨

青岛是避暑圣地。

一九三四年前后,每到夏季,国内不少作家、学者在青岛山东大学相聚。

洪深、闻一多、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赵少侯、孟超、赵太侔、丁山、游国恩、杨金甫、王亚平、肖涤非等,或长期在山大任职,或短期到山大勾留,彼此之间,都有过密切的交往。

老舍同这些朋友,学问上互相切磋,生活上甘苦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九年夏,借避暑的机缘,老舍向洪深、臧克家、王亚平等提议办一个短期文艺刊物,得到同意,又约请十二位作家担任撰稿人,这样,七月十四日青岛《民报》印出了刊物的第一期,是为《避暑录话》。

(注:见王亚平:《老舍与〈避暑录话〉》(老舍故事之一),《青海湖》1981年第4期。

《避暑录话》撰稿人为:王余杞、王统照、王亚平、老舍、杜宇、李同愈、吴伯箫、孟超、洪深、赵少侯、臧克家、刘西蒙。

&ldo;他们这十二个文人,作风不同,情调不同,见解不同,立场不同;其说话的方式,更是不同。

&rdo;&ldo;他们在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爱好文艺的人;他们都能看清,文艺是和政治,法律,宗教等,同样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以增进人类幸福的工具。

相邻小说
弦之映  我给将军解战袍  非诉女王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全校都在围观我们谈恋爱  试爱成瘾:冷酷少主独宠我  快穿之吾儿莫方  告白送错情书之后  天降  反派要抱抱[快穿]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  尘泽洪荒  惹爱篮板王  锦鲤人鱼被迫营业后爆红  鲤·因爱之名  合约夫夫  做绅士不如当绿茶[西幻]  奋斗在九十年代  仙子,你先把刀放下  无法抵达的南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