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苹果小说网

第26章

知道了司马迁的文字环境,就可以明白他文笔的干净、朴实、灵动,包含着多大的突破。

他尤其像躲避瘟疫一般躲避着整齐的骈偶化句式,力求明白如话、参差错落的自然散句。

他又要把这种散句熔炼得似俗而雅、生动活泼,实在是把握住了散文写作的基础诀窍。

他还不让古代语文以&ldo;佶屈聱牙&rdo;的形态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而必须改得平易流畅,适合当代人阅读。

我们如果在他的书中看到某种整齐、对称、排比的句子,基本可以断定不是出于他自己的手笔。

例如后世专家们看到某篇文章中有一段以四字为韵的句法,一致肯定为后人羼入。

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

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

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

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ldo;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

&rdo;后来又有一位官员只把&ldo;金秋十月&rdo;改成&ldo;金风送爽&rdo;,后面十二个字还是一模一样。

我想大笑又不能不掩口,因为四周都觉得这才像是好文章。

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

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何来&ldo;文学性&rdo;?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种不像正常人说话的所谓&ldo;文学性&rdo;,其实是最为低俗的&ldo;伪文学形态&rdo;。

中国人已经摆脱了两千年,到了唐代又狠狠地摆脱了一次,到了五四再彻底摆脱过一次。

而且,每次被摆脱的文体,都比现在流行的一套好得多了。

我想,大家还是应该更认真地读《史记》,除了认识历史学上的司马迁之外,还应该认识文学上的司马迁。

昨夜写作此文稍憩,从书架上取下聂石樵先生写的《司马迁论稿》翻阅,没想到第一眼就看到一段话,不禁会心而笑。

他说:

我国古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汉代,汉代散文成就最高的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史记》。

这个观点,颇合我意。

就此,我真的可以用几句话结束这篇文章了:《史记》,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母本,也是中国文学的母本。

看上去它只与文学中的诗有较大的差别,但鲁迅说了,与《离骚》相比,它只是&ldo;无韵&rdo;而已。

两千年前就把文史熔于一炉的这位伟人,其实也就是把真、善、美一起熔炼了,熔炼在那些不真、不善、不美的夜晚。

熔炉就是那盏小油灯。

难道,它真的熄灭了?

丛林边的那一家

行路,走到一个高爽之地,必然会驻足停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极目远望。

这时候,只觉得天地特别开阔又特别亲近,自己也变得器宇轩昂。

前面还有一个高爽之地,远远看去云蒸霞蔚,很想快速抵达,但是,低头一看,中间隔着一片丛林。

丛林间一定有大量丘壑、沼泽、烟瘴、虎啸、狼嚎吧?让人心生畏怯。

然而,对于勇敢的行路者来说,这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

不仅仅是为了穿越它而抵达另一个高爽之地,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美丽。

我很想借着这种旅行感受,来说一说历史。

汉代和唐代显然都是历史的高爽之地。

我们有时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ldo;汉唐文明&rdo;,实在是声势夺人。

但是,不要忘了,在汉代和唐代这两个历史高爽地之间,也夹着一个历史的丛林地带,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相邻小说
地图青岛,寻找我的北[双城记之二]  三世仙缘之长相思  江浔  春光浪费  地久天长  开学典礼上被总裁求婚了  声息第2部  [FGOMCU同人]听说你也是法师  如琢如磨  和男神离婚后  作者和女配皆大欢喜才是真结局  重回七零之普通夫妻  穿越谈个小恋爱  三年K班  跻身上流  爱不过徒有虚名  青城[双城记之一]  忧郁少女的青春期  请你站在原地等我  以你为姓